宁夏回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

声音开关

语速

放大

缩小

鼠标样式

大字幕

重置

退出服务

梁文权:在无声世界雕琢璀璨人生

稿件来源:华兴时报 发布时间: 2025-07-23 字体: [][][]

  “命运给了我无声的世界,也给了我坚韧的内心。在雕刻刀与贺兰石的碰撞中,我找到了与世界对话的方式。每一次雕琢,都是与命运的抗争。”贺兰砚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梁文权用这样的文字,诠释着他对生命的理解。

  1986年出生于海原县黑城镇的梁文权,3岁时因药物中毒导致听力永久受损,成为听障人士。命运的挫折未曾打倒他,反而让他在贺兰砚雕刻的世界里找到了生命的光亮。

  用刻刀挑战命运

  “小时候,我很喜欢捣鼓东西,家里的闹钟、收音机被我拆了又装,零件散落一地。父母总以为我在搞破坏,其实我只是想弄明白‘声音到底是怎么跑出来的’。”通过手机打字,梁文权告诉记者。

  2007年,梁文权进入宁夏特殊教育学校。在校期间,他接触到了贺兰砚雕刻技艺,这个沉默的少年找到了表达自我的方式,从此他便一头扎进了这门古老的技艺中。毕业后,经老师王兆权推荐,梁文权拜入贺兰砚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周云峰门下,开始了专业学习。

  跟着师傅在工作室学习的日子并不轻松,在一次次创作中,梁文权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的责任与不易。他不断琢磨,将创新思维融入传统技艺中,尝试将核雕工艺与贺兰砚雕刻相结合,作品既保留传统韵味,又充满现代艺术表现力。那些抽象的纹样和符号,都是他对世界的独特诠释。

  用雕刻与世界对话

  今年,梁文权成为贺兰砚西夏区级非遗传承人,并成立工作室。许多爱好雕刻的听障人士慕名前来交流学习,他都会耐心指导。工作之余,还返回母校授课,为学生们传授雕刻技艺。

  “我对待学生就像师傅对待我一样,把自己积累的雕刻经验,一点点地传授给他们,贺兰石的每一个雕刻细节都要经过千锤百炼,我会手把手地纠正学生的姿势,认真对待每一件艺术品,我想用自己的经验和技术,为更多残疾人提供展示的机会,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。”梁文权表示。

  “师傅当年手把手教我时的那份耐心,现在我要传递给学生。”梁文权通过手机向记者“诉说”他的教学理念。授课中,他会细致地调整学生的握刀姿势,反复示范雕刻的力道。“我想用自己的经验和技术,为更多残疾人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,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。”

  雕刻已成为梁文权生命的延伸,在寂静的工作室里,刻刀与石材的每一次碰撞都是他与世界的对话。那些深浅不一的纹路里,镌刻着他对生命的全部理解。这种执着让他先后获得中国轻工行业职业技能一级(高级技师)、宁夏二级工艺美术师等专业认证,更成为宁夏工艺美术协会和原州区美协会员。还获得“宁夏工艺美术大师”称号,核雕作品《关公》还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数字博物馆收藏。

  今年4月,在宁夏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策划的非遗体验区,梁文权指导游客和残疾人参与非遗制作,学习简单的贺兰石雕刻技法,并将残疾人制作的非遗手工艺品集中展示售卖。作品凭借独特设计和精良制作,赢得消费者认可,不少产品供不应求,也让他们看到了凭借自身技艺实现就业创业的希望。

  工坊里,梁文权轻抚着陪伴多年的刻刀,刀刃上的细痕记录着他奋斗的足迹。从无声世界里的孤独男孩,到非遗传承人,他用自己的故事证明:生命的价值不在于你失去了什么,而在于你创造了什么。谈及未来,梁文权表示,希望今后能帮助更多残疾人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。也想告诉所有人,寂静不是终点,而是另一种开始的可能。(记者 柳昕)

友情链接

版权所有:宁夏回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 Copyright ©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.
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567号   许可证号宁ICP备15001741号-1
地址: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新昌东路208号   电话:0951-5668813
网站管理及技术支持: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(宁夏新闻网)